合肥工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,依托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,系统推进学生教育评价改革,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健全评价内容体系,注重全面发展。坚持“五育”并举,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。德育评价方面,针对不同年级、学科特点,依托“思政学习”模块开展小班辅导、主题班会等,打造“一院一品”思政项目,多元化推进网络学习,规范化开展党团校评优,引导学生铸牢理想信念、厚植爱国情怀、锤炼高尚品格。智育评价方面,依托“科技创新”“创业活动”“技能项目”等模块,将学科竞赛、双创项目、发明专利、实践成果等纳入考核范畴,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潜能,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。体育评价方面,建立日常参与、体质健康测试和专项运动竞赛等相结合的考查机制,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考核重要内容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。美育评价方面,依托“文艺活动”“社团活动”等模块,将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汇演经历、社团经历等纳入考核重点,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、表现美、鉴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劳育评价方面,依托“劳动教育”“社会实践”“公益服务”等模块,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,将参与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经历纳入考核,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,学会劳动、热爱劳动。
强化评价过程管理,注重育人实效。建立全流程评价体系,构建“项目发布—学生报名—成绩录入—学生评价”一体化流程,客观记录、科学评价、分级认证学生参与“第二课堂”经历和成果。打造规范化项目样板,参照“第一课堂”教学大纲要求,制定“第二课堂”课程项目质量标准,明确项目性质类型、目标任务、内容环节和考核评价办法等,形成操作流程规范、育人质量可评、项目选择清晰的“第二课堂”教学计划。推进精准化指导实施,编写“第二课堂”教材《大学生第二课堂指南》,创办《第二课堂教育研究与实践》期刊,为推进“第二课堂”课程项目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。建立标准化审核机制,从严、从优、从实审定“第二课堂”课程项目,依托系统平台建立“指导老师—院系负责人—模块负责人”三级审核机制,“项目发布—成绩提交”双重审查机制,保证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全面真实。
推进评价方式创新,注重科学客观。创新评价工具,开发集移动端、PC端、自助打印端、大数据端四端一体的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信息系统。不断完善PC端项目发布、成绩提交、数据统计等功能,移动端项目查询、报名审核、成绩展示等功能,自助打印端成绩单打印、信息查询等功能,以及大数据端深度挖掘、统计分析、智慧展示等功能。完善评价机制,构建兼具“硬约束”和“软激励”的评价机制,各模块成绩采用“五星”评价模式,累计星数体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和广度,切实激发学生参加第二课堂、提高综合素质的内生动力。探索评价方法,将第二课堂“五育”目标设计与学生收获体验定量评价可视化,形成学生“五育”收获的“雷达图”,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。组建理论研究团队,依托系统积累的学生“第二课堂”行为数据进行数据挖掘,形成并发布《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建设工作分析报告》,探索开展各年级“第二课堂”成绩的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,为学生全面培养提供理论支持。
完善评价结果运用,注重激励鞭策。将“第二课堂”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,修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,设计“第二课堂”毕业标准,构建“第一课堂”与“第二课堂”深度融合、“两张成绩单”相得益彰的德智体美劳“五育并举”全面发展育人新模式。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,分析学生们的成长轨迹、职业选择与发展信息,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学业规划、全面发展、就业选择等智能化咨询,为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导向、鉴定、诊断、调控和改进提供反馈。将“两张成绩单”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、评奖评优、推优入党、研究生推免等参考要素,并纳入学生档案,要求“第二课堂”成绩必须达标方可毕业,严把出口关。通过企业招聘宣讲、学生个人应聘、媒体宣传等方式推介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,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作为参考。将教师指导学生思政学习、创新创业、体育锻炼、文艺活动、劳动实践、社团活动等经历纳入教师评奖评优、职务晋升、职称评审等参考指标,激发教师指导“第二课堂”、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原载于教育部网站战线联播栏目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moe.gov.cn/jyb_xwfb/s6192/s133/s190/202108/t20210818_552105.html